罗非鱼出口遇新规粤琼两地打响备案“冲刺战”

作者: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4-06 22:02:10

  行业传出消息,根据海关总署公告2024第27号(关于发布《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的公告)规定,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应当对所在地海关备案。而当地大多数出口罗非鱼养殖场《合法养殖证明材料》已于2024年12月31日到期,要重新申请证明。如到期未能办理,海关将取消出口备案。这一通知引起业内强烈反应。

  当前我国罗非鱼在国际市场上已成“明星”产品,全国罗非鱼95%以上的产量来自广东、海南等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如果出口备案处理不及时,将对我国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目前广东、海南两地正全力推进解决此事。

  2024年12月26日,广东茂名市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协会连同茂名市罗非鱼协会发布了《关于快速推进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备案的通知》,要求各企业、各收购供应商、各养殖场进一步快速推进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备案工作,加强出口水产品行业管理,确保出口水产品(罗非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决定倡议从2025年2月15日起,茂名市辖区内所有水产品出口加工公司,在原料采购环节,一律不得采购来自未办理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备案手续的任何一个产品,并作出书面承诺。

  “这也是正常而且严格的要求,并非是对罗非鱼出口的设阻,因为这涉及到食品安全以及可追溯流程等核心问题,本质上是市场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这一要求,广东天之渔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利认为,这不仅是对出口食品安全负责的表现,也是确定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出口的需求是养殖户一定得完成备案,工厂只有看到这种备案,才能收购养殖户的鱼。”

  茂名市罗非鱼协会秘书长张飞表示,接下来所有上市的罗非鱼都要求可溯源,所以协会已经通知了当地养殖户一定要重视配合完成出口备案,可备尽备,避免后续发生罗非鱼出塘受阻的情况。“现在各县区都在推进办理出口水产品原料养殖场合法养殖证明中,并充分发动养殖户及时完成备案,配合加工厂收鱼。”

  据悉,2023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年产量26.22万吨,约占全国罗非鱼养殖总产量的1/7;罗非鱼出口量8.1万吨,货值14.62亿元,出口罗非鱼总量稳居全国前列,全业产链产值约97亿元。

  “我们公司也接到了海关的通知,要求养殖场提交新的合法养殖证明材料。但按照我们当地的政府规定,养殖场必须配备尾水排放设施才能发证,如三池两坝或者一体机之类的环保设施,具体如何执行大家还在等明确的政策。”海南一家大型罗非鱼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换证进度较慢,海关给了一个缓冲期,截止时间为今年1月16日。如果在截止日期前没有完成整改,养殖场旧有的登记就会被注销,进而影响到相关出口业务。

  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就此事表示,会员企业反映的关于出口企业水产品备案养殖证即将到期的问题已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并参加了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文昌市政府召开的两场水产品原料养殖备案工作会议,热情参加协调水产品备案养殖证即将到期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就目前而言,养殖户的出鱼环节并未受一定的影响,而且再过一周左右时间,基本上就要进入春节放假阶段了,所以这个事情其实是得靠加工企业来积极应对。”海南文昌市罗非鱼养殖协会会长陈健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由于是在去年12月底才收到海关的通知,时间也确实比较紧张。因此,当地正在全力加快养殖合格证更换工作的推进速度,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也在积极商讨,想方设法帮企业尽快准备好出口所需的各项材料。“只要相关理完成,对于当地罗非鱼的出口环境是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

  数据显示,2024年,海南罗非鱼产量达32万吨,海南罗非鱼加工公司年原料加工能力约为43.5万吨。

  有业内人士猜测,罗非鱼出口养殖备案的申请材料增加可溯源证明、环保设施证明等要求, 原因可能与国外采购商对水产品原料可追溯的要求更加严格,以及一些罗非鱼加工厂通过虚构合同和单证,骗取出口退税,逃避商检的违法案例有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这一新规对我国罗非鱼出口影响有多大?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会议规模:政府领导、协会领导、特邀专家、养殖大户、产业链企业、经销商、一线人

  超500人大会,政府领导莅临指导,专家学者共分享,100个养虾大户(白对虾、罗氏沼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等),200名大经销商、200企业代表共参与的行业盛事。